风险提示 | 防范金融诈骗,筑牢安全防线
“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为提升公众对自然灾害和金融诈骗的双重防范意识,结合近期典型案例与权威建议,特发布以下风险提示。
Part.1案例概述
2024年5月,张女士被冒充保险公司人员的骗子诱导,以“全额退保”为幌子,收取高额服务费的同时谎称需要其配合用手机完成最后的退款验证操作,导致其2.9万元资金损失。经核实,保险公司从不通过索要验证码办理理赔,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严重不符合市场操作的事项保持警惕。
Part.2表现形式
利用防灾减灾名义的诈骗不法分子以“防灾工程”“应急设施建设”等名义,虚构政府或保险公司合作项目,承诺高额回报,诱导投资者参与非法集资。此类诈骗常通过推介会、传单或线上社群传播,利用公众对灾害的担忧心理实施诈骗。
假冒灾害理赔诈骗在灾害发生后,诈骗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员工,以“快速理赔”为由,要求受害者通过ATM机操作或点击短信链接,盗取账户资金。此类诈骗利用了灾后受害者急于获得赔偿的心理。
Part.3应对措施与建议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山东国寿财险提示广大消费者: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官方渠道(中国人寿财险客服热线:95519/4008695519),核实保险产品与理赔流程,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对待各类保险、理财产品推销,仔细阅读产品条款,了解保障范围、收益情况、风险提示等重要信息,不被高收益承诺迷惑。
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如遭遇诈骗,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并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Part.1案例概述
2024年5月,张女士被冒充保险公司人员的骗子诱导,以“全额退保”为幌子,收取高额服务费的同时谎称需要其配合用手机完成最后的退款验证操作,导致其2.9万元资金损失。经核实,保险公司从不通过索要验证码办理理赔,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严重不符合市场操作的事项保持警惕。
Part.2表现形式
利用防灾减灾名义的诈骗不法分子以“防灾工程”“应急设施建设”等名义,虚构政府或保险公司合作项目,承诺高额回报,诱导投资者参与非法集资。此类诈骗常通过推介会、传单或线上社群传播,利用公众对灾害的担忧心理实施诈骗。
假冒灾害理赔诈骗在灾害发生后,诈骗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员工,以“快速理赔”为由,要求受害者通过ATM机操作或点击短信链接,盗取账户资金。此类诈骗利用了灾后受害者急于获得赔偿的心理。
Part.3应对措施与建议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山东国寿财险提示广大消费者: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官方渠道(中国人寿财险客服热线:95519/4008695519),核实保险产品与理赔流程,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或提供个人敏感信息。
保持清醒头脑:谨慎对待各类保险、理财产品推销,仔细阅读产品条款,了解保障范围、收益情况、风险提示等重要信息,不被高收益承诺迷惑。
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如遭遇诈骗,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并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举报。